解密碧螺春:為什么有點碎牙?
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,因其形似螺,色綠如玉而得名。不過,有些人喝碧螺春時會感覺茶葉有點碎牙,這是為什么呢?下面就為大家解密。
首先,碧螺春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。采摘時只選取一芽一葉,而且要在清晨露珠未干時采摘,這樣的新鮮嫩芽含水量較高。接下來的制作過程也很精細,含水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
據了解,碧螺春的制作工藝中有一個環節叫“殺青”,也就是將茶葉在高溫下烘干,除去水分,并使茶葉發生化學變化。這個過程需要控制時間和溫度,否則會導致茶葉水分蒸發不足,變得很硬,口感就會出現“碎牙”的感覺。
另外,對于碧螺春這種以芽葉為原料制作的茶葉來說,茶葉的嫩度也是影響口感的一個重要因素。如果采摘的嫩度過老,制作過程中也容易出現硬化現象,口感會變差。
除了制作工藝和茶葉嫩度,碧螺春的品質也和產地有關。以太湖流域為例,因為水質優良,氣候濕潤,土壤肥沃,產出的碧螺春口感更佳。而且,不同年份的茶樹生長情況也會影響碧螺春口感的好壞。
總之,喝碧螺春出現“碎牙”的感覺,不一定是茶葉不好,也可能是制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沒掌握好。選擇優良的原料,嚴格控制制作工藝,關注茶樹生長情況,才能制作出口感優良的碧螺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