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螺春的來歷與傳說,課文名字的由來
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,產于江蘇蘇州市太湖西山的東鵬山上。它的名字來源于其外觀,色澤碧綠,形似螺,而茶湯清香味濃。
碧螺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,當時有一個叫徐霞客的旅行家在蘇州品嘗了這種茶,贊不絕口。從此,碧螺春開始流傳開來。據傳,清朝乾隆皇帝也是碧螺春的愛好者,曾品嘗后贊嘆不已,還賜予“茶中奇異”之名。
除了歷史上的文化底蘊,碧螺春還有幾個傳說。據說碧螺春的采摘時間很短,只有清明前后幾天,而且只能在早晨采摘。采摘時需要將茶葉摘下后放在竹籃里,然后用竹篾綁緊,否則茶葉會變質。傳說中采摘時要穿上紅色的衣服,因為紅色可以驅趕邪惡的力量。
而碧螺春的名字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也有出現。最著名的是清代文學家納蘭性德的《碧螺春·題西林壁》。這首詩寫了作者在蘇州東山茶園品嘗碧螺春的情景,表達了對碧螺春清香、甘美的贊美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