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紅袍有焦糊味?走進巖茶世界,解開大紅袍之謎】
大紅袍的歷史
大紅袍是巖茶中的品種之一,也是最為著名的品種。據傳,明代末年,有四位文人游覽武夷山,路過一個茶農家時,被邀請品嘗茶湯。其中一位文人覺得這種茶湯香氣撲鼻、甘醇味美,極為贊賞,便爬上茶樹摘了幾片茶葉,續泡了幾次,喝后覺得神清氣爽,精神大振。這位文人因為身穿朱袍,被農家稱為“大紅袍客”。后來,這個茶農便把這種茶葉獻給了這位大紅袍客,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為“大紅袍”。
茶以品質取勝。大紅袍的品質是由采茶、制茶、貯茶三個環節共同構成的,其中采茶是最為重要的。只有在適宜的時節,采摘新鮮嫩葉,才能保證大紅袍的品質。
制茶過程
- 摘采:大紅袍采摘的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后或谷雨后,采摘標準是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的新茶芽。
- 曬青:摘下的茶葉要在室外曬干,經過幾個小時后,葉子會失去水分,呈現出深綠色。
- 殺青:將曬青的茶葉炒制,使其停止發酵,同時增強其香氣。
- 揉捻:殺青后的茶葉要經過揉捻,使其形成條索狀,便于烘干。
- 烘干:經過揉捻后,茶葉會失去水分,變得柔軟,需要烘干以去除多余水分。
大紅袍的謎團
很多人喝大紅袍時會感覺有焦糊味,這是因為制作大紅袍時需要烘干,但有些茶農會使用傳統的炭火進行烘干,這樣茶葉就會吸收炭火的味道,有時會出現焦糊味。另外,大紅袍的品質也與種植地點、海拔高度、采摘時間等有關,如果不注意這些細節,也會影響到大紅袍的品質。
大紅袍是巖茶中的佼佼者,價值連城。品嘗大紅袍時,不僅要注意烘干的方式,也要注意茶葉的品質、泡茶的時間和溫度,才能充分體驗到其香氣和獨特的風味。
上一篇:
龍井茶降三高,喝茶更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