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澤碧螺春茶的品牌故事和制作工藝大揭秘
品牌故事
彭澤碧螺春是江蘇省無錫市彭澤縣的一種傳統名茶,已有300多年的歷史。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,彭澤縣有一位叫陳福祥的茶農,在采茶時發現一只小螺螄趴在茶樹上,于是他摘下葉子,在小螺螄的殼里泡茶喝,發現這茶清香鮮美,非常符合他的口味。他將這種采用小螺螄殼泡制的茶葉取名為“碧螺春”,并逐漸傳承至今。
彭澤碧螺春以其細瘦勻稱、色澤翠綠、香氣濃郁、滋味鮮爽等特點,享有“香高味醇、色翠形秀、湯清葉嫩、富有彈性”之美譽,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。
制作工藝
彭澤碧螺春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,需要經過采摘、萎凋、揉捻、干燥等多個環節。
首先,茶農在清晨采摘嫩芽,要求嫩芽細嫩勻稱。
接著,將采摘下來的嫩芽放在竹盤上進行晾涼,然后用布袋包裝壓制,讓嫩芽釋放出自己的水分,達到萎凋的效果。
萎凋后,將嫩芽放入揉捻機中,揉捻30分鐘左右,使嫩芽受擠壓、受拉伸、受撕扯,從而使葉肉細胞破裂,有利于茶汁的滲出和氧化。
最后,將揉捻好的茶葉攤放在竹席上晾曬,讓茶葉中的水分蒸發,達到干燥的目的。
整個制作過程需要手工操作,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認真對待,才能制作出優質的彭澤碧螺春茶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