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深入探究:碧螺春的歷史淵源與制作工藝"
什么是碧螺春?
碧螺春是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茶葉的一種,產于武夷山市境內的石巖巖茶區域,是武夷巖茶中的一種。
碧螺春制作精細,選取嫩芽制成,外形細嫩挺拔,色澤嫩綠微黃,茶湯清香高爽,甘鮮爽滑,回味悠長,具有“清香、鮮爽、回甘、甜潤”等特點。
碧螺春的歷史淵源
關于碧螺春的起源和歷史,有多種說法。其中一種說法是,明代嘉靖年間,武夷山一位姓趙的茶農發現一種叫做“早春茶”的茶樹,采摘后制成茶葉,口感鮮爽,于是將其命名為“碧螺春”。
另一種說法是,清代嘉慶年間,武夷山一位名叫張鑫的茶農發現一株自然生長的茶樹,采摘后加工制成茶葉,口感清香甘鮮,被譽為“神品”,被封為“碧螺春”。
碧螺春的制作工藝
碧螺春的制作工藝非常精細,主要包括采摘、萎凋、揉捻、干燥和分類等環節。
首先,采摘要選用春季嫩芽,一般采摘于清明節前后,要求芽葉肥壯勻稱,嫩度適中。
其次,萎凋環節要求進行“二萎一凋”,即先將嫩芽在自然環境下萎凋一段時間,然后放入室內,進行第二次萎凋,最后再進行凋堆,使其軟化。
接著,揉捻環節要求進行“階段式揉捻”,即先進行初揉,然后進行中揉、細揉和搖身,使茶葉更加柔軟、扁平。
然后,干燥環節要求進行“炭火烘干”,即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炭火中烘干,使其變干,去除水分。
最后,分類環節要根據茶葉的大小、形狀、顏色等特征進行分類,以便更好地進行包裝和銷售。
總之,碧螺春是中國武夷山茶葉中的珍品,制作精細,口感清香爽滑,倍受茶客們的喜愛。
上一篇:
品嘗潼關金駿眉,探尋中國茶文化的千年歷史